地方債發行將加快 項目資金向民生類項目傾斜
日期:2021-07-20近期,財政部債務研究與評估中心公布2021年6月地方政府債券的發行。6月份,組織開展地方政府債券發行7949億元,包括5336億元地方政府債券和2613億元再融資債券。1-6月,各地新增地方政府債券共發行14800億元,其中一般債券4657億元,專項債券10143億元。
今年上半年,新增地方債,特別是專用債的發行進度遠低于近兩年同期水平,新增2.6萬億元專項債意味著下半年專項債還有較大空間。有關專家認為,下半年專項債發行或明顯提速經濟。由于專項債的發行和使用存在一定時滯,三季度新增專項債或迎來發行高峰。
新增專項債進度不及30%
據統計,6月各地共發行地方債券7949億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債券5336億元(一般債券1032億元,專項債券4304億元);再融資債券2649億元(一般債券)。
財政部已經在國務院批準的2021年地方政府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42676億元。包括一般債務限額8000億元,專項債務限額34676億元。1-6月份,全國新發行地方債券14800億元,其中一般債券4657億元,專項債券10143億元。一至六月份,各地發行再融資債券18611億元。
本年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的預算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44700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8200億元,專項債務限額36500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券限額比上年減少1000億元。財政部在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中指出,主要是已經發行的專項債券規模較大,政策效應在今年仍將持續釋放,適當減少新增專項債券規模也有利于防范地方政府法定債務風險。
一年中安排的債務限額下降卻沒有使上半年新增地方債券發行進度加快。據統計,今年1-6月,全國新增地方債發行進度為33.11%。且1-6月新增專項債券發行進度僅為27.79%,明顯低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的64.5%和59.5%。
就發行節奏而言,今年也不同于去年為了“早發早見效”而提前設定限額、在月度“開閘”的節奏,財政部并沒有提前下達限額,直到3月末才“開閘”,才剛剛開始“開閘”。
對今年新增專項債發行進度較慢的原因,機構普遍認為,主要是開年經濟總體向好恢復,去年財政資金過剩,以及今年防范債務風險加大等多因素影響,地方政府穩增長壓力較小,發行專項債的意愿較低。
工程基金向民生項目傾斜
過去一年的新增專項債資金主要用于棚改、老舊小區改造、供水、能源等市政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而且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政府要加大對受益面廣的民生項目的投入。
按照財政部要求,今年新增專項債主要用于交通基礎設施、能源項目、農林水利生態環保項目、社會事業、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九大領域。經濟安居工程中包括棚改、土儲租賃住房建設等方面的支出。
據統計,上半年新增一般債資金主要用于醫療衛生、教育等社會事業、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建設及鄉村振興與農林水利,資金規模分別達到1094.43億、953.13億、941.11億和802.4億。
上半年新增專項債資金主要用于市政和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棚改、老舊小區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醫療衛生、教育等社會事業,資金規模分別達到了3109.7億元、1884億元。
除了前幾年都有較高規模的市政、園區、交通設施等項目外,上半年新增地方債務資金投向與去年同期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包括醫療衛生、教育等社會事業項目所占比重明顯增加。一至五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社會保障、就業、衛生保健支出也明顯增加,分別比上年增長12.1%、6.6%和4.7%。可見,上半年財政政策的重點是“重民生”。
第三季度或迎發債高峰
從今年的預算額來看,目前新增地方債仍有29900億額度待發,其中新增地方債有26357億額度。從上半年較低的發行進度來看,下半年新增地方債仍將持續。
然而,由于近期財政部多次呼吁要平穩專項債發行節奏,各方普遍認為,新增地方債或不再受往年10月底需要將新增地方債基本發行完畢的要求而定。
預計三季度將迎來發行高峰,四季度發行比例較往年提高。特別是由于兩個原因:
一是在出口和房地產等前期經濟修復主旋律的背景下,未來穩增長壓力有所增加,下半年專項債發行或明顯提速,托底經濟。由于專項債的發行和使用存在一定時滯,三季度新增專項債或迎來發行高峰。
二是2020年底以來,財政部多次提到“合理選擇發行時機,適度均衡發債節奏”,意味著專項債集中于數月發行的模式或難以再現,將會有部分專項債額度難以再現,從而避免四季度債市大幅波動。
展望三季,已有18個省、3個計劃單列市公布了第三季度地方債發行計劃,總規模達19776億元,包括新增地方專項債12463億元+新增地方一般債1532億元。7月、8月、9月的發行量分別為31%、45%、24%。